儿童弱视的防控
作者:儿童保健部 发布时间:2020-04-10 浏览:次
1、关于儿童弱视。
弱视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常见眼病,也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之一。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,有统计显示弱视的发病率为 3%~4%。我国约有 3 亿儿童,弱视患儿的数量相当可观。
弱视诊断的视力参考值: 3岁~5岁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.5;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.7。
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,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 0.9,且无法矫正,即为弱视。通俗地说,就是孩子的双眼外观并无明显异常,眼科检查常有屈光不正,经散瞳验光,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,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,这样的眼睛称为弱视。
弱视根据矫正视力分为轻、中、重三个程度。一般矫正视力为 0.8~0.6 属轻度弱视,矫正视力为 0.5~0.2 属中度弱视,矫正视力为 0.1 或以下属重度弱视。
在弱视标准中没有规定近视力,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弱视患者,远近视力都不好。但也有少数弱视患者近视力可到 1.0,而远视力却不能矫正到 0.8,或通过治疗近视力可达到 1.0,而远视力仍旧不好。弱视程度越重,治疗越困难,疗效越差。
2、弱视可分为哪几种?
根据病因的不同,弱视可分为先天性弱视、屈光不正性弱视、屈光参差性弱视、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等。
3、如何治疗儿童弱视?
学龄前是治疗关键期。弱视的儿童,除有斜视外,眼外观没有明显改变,不红不痛,大多数能正常玩耍、学习。正因为如此,家长和老师不易察觉到孩子有视力问题,往往使他们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间,影响了疗效。
3 岁~5 岁儿童的眼睛正处在生长发育期,他们最易患的眼病就是弱视。学龄前做视力检查很重要。儿童在 3 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,绝大多数都会认视力表。
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对孩子视力每年进行一次普查筛选,家长也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,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,让孩子在 5米远的地方识别。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,不可双眼同时看,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,反复认真检查几次,若一眼视力多次检查均低于 0.8,则需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。这种检查最好不晚于 4 岁。
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,导致弱视、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家长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视力状况,及早发现异常苗头。一旦发现孩子看书距离近、常常眯眼或歪头视物,或者看电视时喜欢往前凑,就应该对孩子的视力情况有所警惕,尽早带孩子到医院仔细检查眼睛。
4、如何判断婴幼儿的视力状况?
对于不能配合检查视力的婴幼儿,还有一些方法有助于家长发现他们是否存在视力问题。
红色绒球法用一个大的红色绒球,在距离宝宝眼睛 20 厘米处移动,正常情况下能引起宝宝的注意。此法适用于出生一个月的新生儿。
眨眼反射医学上称为瞬目反射,在宝宝出生 2 个月后,将一个物体突然移近其眼部时,正常情况下会引起宝宝眨眼。
追随运动出生 2 个月的宝宝不仅能注视眼前较近的物体,还能在小范围内追随目标转动眼球;3 个月时可随意注视或追随玩具,头也随之转动;5 个月时,能分辨人的面貌。如果宝宝不能稳定地注视目标,或表现为无目的寻找,或只是眼球有节奏的摆动,则表明视力有问题。
遮盖实验交替遮盖小儿的双眼,观察其动作。因为视力差的眼睛看不清楚,所以当遮盖视力较差的眼睛时,宝宝多不在意,而遮盖视力好的一只眼睛时,宝宝会伸手去推开遮盖眼睛的手或物体。
5、治疗弱视需争分夺秒。
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的视力有问题,一定要尽快带他们到医院进行准确可靠的屈光检查。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无法配合主观验光,必须采用客观验光。
验光后,医生会告诉家长孩子患的是近视还是远视,有没有散光存在,最后还会根据孩子戴眼镜后的矫正视力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弱视。
弱视的治疗存在一定的时效性。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,家长应该争分夺秒为孩子治疗。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患,年龄越小,疗效越好,治愈率越高,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。
国内外的统计报告表明,当儿童的年龄超过 12 岁以后,弱视的治疗效果很差。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年龄超过12 岁以后,眼-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,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已经终止。
不同月龄(年龄)的儿童视力发育情况不同。在视觉系统发育初期,弱视这种低常的视力存在可逆性,但受到患儿年龄、病因、双眼视力差别、视力低常程度及是否治疗等因素的影响。当视觉系统的生长发育期结束后,这种视力低常即失去恢复正常的可能。
另外,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,他们也不再容易接受遮盖治疗等关键的治疗措施。学龄前儿童的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好,因为他们这时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,同时没有学业压力,可以在家中由家长监督患儿的治疗。